科技新知
-
NVIDIA展示Max-Q設計之超薄電競筆電,兼顧安靜與效能,產品現場直擊快報
想要一部可以玩當紅遊戲、又要輕薄、安靜的Ultra-gamebook,是否只是夢想呢?繪圖晶片大廠NVIDIA於Computex 2017提出了,提供其合作夥伴設計出既輕盈又能玩主流遊戲的輕薄型筆電,勢將顛覆電競筆電市場。 對筆電廠商來說,想要在有限的機身內塞入最Powerful的硬體配備,可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必須要在散熱、風扇噪音、系統穩定、整體效能與功耗等因素,來取得最大優勢。當然廠商可以將效能無限擴大,但體積也將做到巨無霸!例如市面上已有不少「重量級」的極致電競筆電,可以提供如桌上型電腦般的效能體驗。 然而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筆電就是要便於攜帶,因此對於筆電廠商來說,若要做到體積輕盈,那麼就得在上述的因素上來取得平衡。雖說市面上已經有許多Ultrabook的產品可供選擇,但那些都是一般筆電,絕大多數都配置內顯(iGPU)或基本款的獨顯(dGPU),只能玩「輕遊戲」的機種。對於遊戲與電競玩家來說,那些筆電是不符合他們需求的! 那麼市面上有推出一些稍微比較重一點的輕薄筆電,有內建獨顯的機種,表現又是如何呢?事實上,這些筆電,由於要在輕薄與遊戲效能取得平衡點,在執行許多當紅遊戲時,可能要將畫質細膩度往下調整,以維持60Hz的畫面流暢度。而又為快速將熱散出,其配備的散熱風扇噪音量非常高,當電腦效能全速發揮時,散熱風扇也全面啟動,那擾人的高頻噪音,也可能澆熄玩家的熱血。 有鑑於此,NVIDIA推出了Max-Q的設計方案,提供其策略夥伴設計出機身厚度僅1.8公分、且搭載全系列GeForce GTX GPU的設計方案。Max-Q透過創新的方式,突破極限,打造出全世界最薄、最快且最安靜的電競筆電。也就是說Max-Q是系統整體設計方案,從筆電、晶片、驅動程式、散熱到電子組件等,都做了最佳化,一切都是為了終極纖薄的電競筆電體驗而生。 為讓各位玩家了解,採用NVIDIA Max-Q設計的電競筆電,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這次就讓我們帶領讀者們深入NVIDIA內湖總部,了解其Max-Q的設計理念與實際產品。以下就是技術說明會的現場直擊! (1) (2)
-
盛齊綠能、SolarEdge舉辦技術研討會 剖析精密太陽能監控技術與經濟效益
盛達電業 (TAIEX: 3027)集團旗下子公司- 盛齊綠能公司與美國太陽能監控領導品牌SolarEdge將於6/28 (三)舉辦聯合技術研討會,從技術面探討太陽能電廠如何增加發電量,包含: 避免遮蔭效應、DC安全規範、單片模組監控、從財務面分析如何降低電廠成本、增加電廠收益、創造最佳C/P值,透過高精密IoT技術與多MPPT優化發電效益, 最縝密的安全規範, 達到最低建置成本。 Billion Watts一站式太陽能PV串列監控系統 - Pixel View,整合寬溫2/4/8/12/16串DC串列監測器、單相/三相AC電表、智慧IoT通訊閘道器及雲端中央管理系統,能兼容不同品牌的逆變器與太陽能模組,24小時監控PV匯流箱及逆變器資訊,即時檢視電場發電效率及設備運作狀態。 Billion Watts DC串列監測器可取得每一太陽能串列的PV數據,包含: AC/DC發電量、PR值、瓩瓦小時歷史發電量,透過盛達IoT閘道器利用有線(RS-485)及無線(ZigBee)通訊科技傳送至中央雲端管理系統Pixel View。系統偵測發電異常後立即提供診斷報告及區域定位,傳送警報訊息給中央管理中心;無論遮陰導致的效率下降、模組線路損壞、逆變器故障情形皆一目了然,有效縮減維運檢驗成本和時間,大幅提升電廠管理效率。 SolarEdge提供太陽能光伏PV模組監控系統與MPPT優化解決方案,根據用戶的案場大小、位置及樣式在雲端系統模擬設計平面圖,精準定義每一片模組的經緯度。用戶可以清楚看到單片模組的發電效率、電壓和電流等資訊,提供案場收益分析預測、技術檢測、故障排除報告及警報功能,智慧升級電廠經營,有效提升發電量10% - 15%。 安裝於每一片太陽能模組下,SolarEdge單片模組優化器能即時追蹤與單片模組MPPT最大功率輸出,即使單一模組發電效率下降,可以立即調整其電壓及電流,並將串列電壓維持在同樣的水平,搭配SolarEdge組串逆變器提高發電。用戶可以根據安裝場域增加或減少每一個太陽能串列中的模組數量,搭配不同功率的太陽能模組,提供電廠設計更多的彈性。 此外,當逆變器或電網關閉,太陽能模組連接優化器也會立即停止電流輸出,降低至1伏特的直流輸出,此安全機制機制獲得美國Safe DC認證,能遏阻電力走火或高壓產生的電弧,保障電場工作人員的安全。 「盛齊很榮幸成為SolarEdge台灣區主要代理商,將全球最佳模組優化器與組串逆變器引進台灣,以最高性價比方根據不同電廠規模及地理位置量身打造方案。搭配12年品質保證、專業設備售後服務、完整電廠維運團隊系統,幫助建造商EPC和電廠業主提高發電效率、優化電廠維運與達到最低營運成本。希望能透過這次的研討會促進台灣業者的交流以及更進一步認識SolarEdge。」盛齊綠能總經理,簡家禾 表示。 日期: 2017/6/28 (三) 時間: 13:00PM-16:45PM 地點: 國立交通大學台南校區 研華國際會議廳 (台南市歸仁區高發三路301號,搭至高鐵台南站下車,計程車乘車三分鐘) 報名:
-
恩智浦與Google Cloud使用全新雲端物聯網核心 拓展Android Things的範圍和效能
物聯網解決方案領導者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 N.V.; NASDAQ: NXPI)宣佈恩智浦Android Things平台將支援全新Google雲端物聯網核心(Google Cloud IoT Core),其為完全託管的服務,讓使用者能夠簡單、安全地在世界各地連接並管理設備。全新雲端物聯網核心提供多種Google服務,提升物聯網即時資料的價值,可應用於智慧城市的計畫和部署。 Google雲端策略技術合作夥伴主管Adam Massey表示:「Cloud IoT Core旨在簡化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充分運用Google Cloud資料分析和機器學習,同時借助以前無法獲得的營運資料以洞察趨勢,讓客戶即時採取有效的行動。透過與恩智浦等業界領導者合作,我們拓展了創新領域,幫助更多客戶實現互聯設備的商業價值。」 恩智浦Android Things平台是與Google早期的合作成果,採用i.MX應用處理器,為眾多開發人員、自造者(maker)和OEM廠商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豐富功能。該平台旨在幫助快速開發價格實惠、互聯並基於Android物聯網設備。現在,借助Google Cloud IoT Core,企業和城市開發人員能夠利用恩智浦平台,構建由各種設備組成的智慧互聯系統,並透過Google Cloud管理部署在城市中的設備。 恩智浦資深副總裁暨微控制器產品業務總經理Geoff Lees表示:「為了推動大規模智慧體驗,必須構建一個由高階終端節點設備組成的生態系統,而這些設備必須無縫、安全地相互連接。透過支援全新的Google Cloud IoT Core,恩智浦讓開發人員能夠創造出可提供更大覆蓋範圍、安全性、感知力和功能的設備,以滿足物聯網市場的要求。」 Google Cloud IoT Core包括多種服務,例如Pub/Sub、Dataflow、Bigtable、BigQuery和Data Studio,提供即時蒐集、處理、分析和視覺化物聯網資料的完整解決方案,協助提升營運效率。全新Google Cloud IoT Core解決方案的重要特性包含: 採用i.MX 6UL與 i.MX7D應用處理器、TechNexion PICO-iMX 6UL和7D電路板以及VVDN Technologies Argon i.MX 6UL電路板,加快物聯網產品開發與上市速度。所有三種電路板皆經過Google驗證和測試,能夠以最佳效能運作Android Things。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
-
ARM IP產品事業群總裁Rene Haas 預測人工智慧將大幅改變人類生活
ARM IP產品事業群總裁Rene Haas 30日於台北國際電腦展的CPX 論壇,發表「精采世界 機遇無限」(An amazing world of possibilities)主題演說,根據ARM所進行的調查顯示,全球有三分之二的人認為至2023年AI將會顯著影響日常生活,並暢談人工智慧的未來挑戰與應用發展。 無所不在的運算(Total Computing)時代即將到來,預計到2035年物聯網(IoT)將會趨於成熟,全球將會有超過2千億台裝置互連,人類將開始享受到連網智慧的價值與多項應用。科技發展的下個階段,即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Rene指出,電動車和無人駕駛車的安全性與環保性將會大幅改善,此外,軟銀(SoftBank)開發的服務型機器人Pepper也將擁有自己獨特人格。ARM技術將被應用於機器人研發,如CPU或動力控制功能等,且ARM也深知人工智慧的安全性是關鍵議題。 ARM針對全球涵蓋美國、歐洲與亞太區4,000的受訪者進行AI調查,結果顯示這個世界與市場都已準備好迎接人工智慧的到來。全球有71%的人認為至2023年AI將會顯著影響日常生活,61%的人相信AI將實現更美好的未來社會,67%希望端點(edge)裝置上仍能保有資料隱私,37%的受訪者則認為AI將對醫療與科學方面大有幫助。至於台灣的AI調查結果也顯示,超過半數(56%)的人指出AI已大幅影響生活各層面,如音樂偏愛取向、社群媒體類型引擎等。整個亞太區來說,將近三分之二(68%)的受訪者對AI抱持高度興趣。 建構AI運算體系,必需要考量的是如何在複雜運算環境下節省成本與能源,並增加更多能力到系統單晶片(SoC),而ARM DynamIQ技術便能處理這樣較複雜的運算。然而,AI與其他高階科技仍需要全新的微架構(microarchitecture),Rene認為AI運算已轉變成分散式運算(distributed computing),需要雲端、網路與各類裝置的支援,也就是「人工智慧端點運算(AI at the Edge)」。舉例來說,現階段的許多交通號誌如紅綠燈,還不能根據道路或行人的狀況調整號誌,以做出快速決策。端點裝置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並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低延遲與資料在地化。 AI所帶來的發展動能,除了先前提及的機器人,還涵蓋了智慧家庭助理(Smart Home Assistant)、智慧監控(Intelligent Surveillance)、自動駕駛車(Autonomous Vehicles)。Rene指出,ARM正積極研發「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技術,此系統能偵測可疑的肢體移動,目前公共場所攝影機所拍攝的影片,皆無法執行進行進一步的影像分析,為了實現安全需求,物件偵測的層級和範圍更顯重要,因此需要一個能整合CPU、GPU和其他優化元件的合作平台。電腦視覺也可應用於交通工具上,透過ARM技術可提升顯示器解析度、數位介面使用、感測器與攝影機的全方位能見度(all-round visibility)以及偵測駕駛的專注力;此外,效率也是重要的一環,ARM預測未來自動車的耗能將小於1%,充飽電後更能跑500公里,比起現在只能跑160公里,可說是大幅提升能源效率。 除了上述提及的幾個應用層面,ARM技術適用於任何市場,包含企業端與伺服器、行動裝置與消費者、自動駕駛車與機器人、嵌入式與連網裝置。Rene表示,這些運算會驅動AI成長動能,預估至2035年ARM將達成1兆晶片的出貨量。目前為止,已出貨1,000億顆基於ARM架構晶片,且此速度只會越來越快,預測下個1,000億將會落在2021年。ARM期望以CPU、GPU、VISION等技術,讓這個智慧且連網的世界變得更加進步與美好。
-
工研院COMPUTEX「智能系統主題館」 展示27項創新研發成果
多吃蔬果有益健康,不過蔬果上的殘留農藥吃多了可是會傷身的,工研院「農藥檢測器」可以即時檢測出殘留的農藥,替你的健康把關;如何安全駕駛兼顧環保,不會成為馬路三寶?答案是「環保駕駛模擬學習器」;利用全球首創的「一對多高畫質影音傳送系統」,可以一次向多位使用者無線傳輸高畫質影音。這些創新技術都展現在工研院的2017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17)「智能系統主題館」,一口氣展出27項智能化系統研發成果,以透過情境式互動體驗,展現智能系統整合的技術實力,為產業界提供需要的完整解決方案。 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今年在COMPUTEX展中,設置「智能系統主題館」專區,涵蓋「智慧城市」、「智慧影像」、「智慧生技」等三大主題,展示各種創新整合的化工材料、精密機械、光電技術、生醫科技等而成的27項智能化系統研發成果,藉此展現台灣在創新科技智能系統開發上的能力與未來商機。 工研院副院長劉軍廷表示,台灣過去在全球各地設廠,以優異的量產能力與品質管理,成為科技之島。隨著量產技術全球化與成熟,現今台灣產業的新價值就在於開發智能系統,透過智能系統與跨業整合,會提高進入門檻、減少競爭者。一旦供給減少、需求增加,每項產品的價值就會提升。他進一步指出,工研院會協助國內廠商朝幾個方向發展,包含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增加獲利率的空間;其次,整合人工智慧、大數據及軟硬體整合,為產品提升智能系統,創造差異化的價值;工研院也會幫助國內廠商將台灣製造的優勢延伸至服務加值,從單一應用延伸到跨業整合,提升台灣產業價值。 工研院的「環保駕駛模擬學習器」以一套系統性的情境、利用國內實際交通路況及條件進行設計開發,讓使用者於模擬駕車中學習「環保駕駛」的技巧,更可依據不同車輛類別、道路狀態,進行客製化情境的知識學習,相對傳統文字教學方式更具實際體驗效果,更可適用於未有駕駛經歷之初學者,加深駕駛印象之優點。 在未來智慧家庭中,智慧機器人將與人相依為伴。工研院智慧視覺機器人系統結合了工研院所開發的智慧視覺技術,不需使用特殊裝置,運用深度視覺感測技術即時認知棋子以及機器手臂在3D空間的位置,充份發揮眼到手到的功能。此外,貼心的機器人可以在對奕時偵測並補上熱騰騰的咖啡,活靈活現的互動表情姿態,是一款集智慧與陪伴兼備的機器人,歡迎大家來跟機器人下棋。未來更可延伸作為居家陪伴、照護及工業隨機撿貨或上下料之用,使機器系統更加符合需求。 「一對多高畫質影音傳送系統」(HDMIsync)採用60GHz Wireless HDMI技術,搭配高指向性天線,將能量集中發送到各個接收端,該技術也是目前國際上唯一可提供無線超高頻高速廣播系統,可擴充到1對20以上的使用者,將可適用於電視賣場、個人微型電影院、大眾運輸工具的無線影音播放系統、高畫質多媒體藝廊等應用。 「隨手型智慧蔬果農藥檢測器」整合多波長微型化檢測技術,可藉由檢測農藥殘留特定光譜,得知清洗中的蔬果是否仍殘留,並在清洗終了提示清洗完成。目前已可針對多種國內廣泛使用之農藥如益達胺、貝芬替等進行檢測,檢測極限達0.5ppm,藉此檢測器提供一個清洗過程「安全安心看得見」的檢測裝置,替民眾的健康多一層把關。 工研院與馬偕醫院醫療團隊共同開發的「積層製造(3D列印)服務平台」( AM as a service),整合工研院掃瞄、3D modeling、結構及製程分析技術,開發客製化3D列印的媽媽手輔護具,取代傳統包覆固定方式,不僅貼身,孔洞結構輕量化設計,讓固定手部不再悶不透氣並兼具美觀效果!
-
NVIDIA與全球頂尖伺服器製造商聯手推動 AI 雲端運算
NVIDIA (輝達) 今天宣布啟動全球頂尖 ODM 夥伴合作計畫, 包括富士康、英業達、廣達以及緯創等,加速因應 AI 雲端運算的各種需求。 透過 NVIDIA HGX 合作夥伴計畫,提供所有 ODM 代工廠早期使用 NVIDIA HGX 參考架構、NVIDIA GPU 運算技術以及設計準則等資源。HGX 與微軟 Project Olympus、臉書 Big Basin 系統以及 NVIDIA DGX-1™ AI 超級電腦採相同的資料中心設計。 利用 HGX 作為此領域的切入點,ODM 夥伴廠商能與 NVIDIA 合作加快設計,並針對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推出各種類型的認證 GPU 加速系統。NVIDIA 工程師將透過此計畫與 ODM 廠商密切合作,協助縮短從設計到產品部署上市的時程。 隨著過去一年各界對 AI 運算資源的需求急速攀升,NVIDIA GPU 運算平台的效能以及市場採納度也跟著水漲船高。目前全球前十大超大規模企業資料中心皆採用 NVIDIA GPU 加速器。 透過全新 NVIDIA® Volta 架構 GPU 所帶來比前一代產品高 3 倍的效能,ODM 廠商能藉由採用最新 NVIDIA 技術產品來滿足市場的需求。 NVIDIA 加速運算部門總經理 Ian Buck 表示:「加速運算正快速演化,NVIDIA Tesla GPU 在短短一年就讓深度學習效能提高 3 倍,也因此對系統設計產生顯著的影響。透過我們的 HGX 夥伴計畫,各製造商能確保為持續成長的雲端運算業者提供最新的 AI 技術。」 NVIDIA 打造 HGX 參考設計以因應超大規模雲端環境獨特的高效能、效率以及廣大規模的需求。HGX 除了能基於作業負載需求靈活進行調整外,還能針對高效能運算、深度學習訓練和推論的需要,自由搭配各種 GPU 與 CPU 的組合。 標準的 HGX 設計架構包含 8 個 SXM2 封裝的 NVIDIA Tesla® GPU 加速器,透過 NVIDIA NVLink™ 高速互連與優化的 PCIe 技術串接成立方網格(cube mesh)。透過模組化設計,HGX 機組適合部署在全球各地現有資料中心機架,並可隨時依照需求採用超大規模 CPU 節點。 NVIDIA Tesla P100 與 V100 GPU 加速器皆與 HGX 相容,因此當 V100 GPU 在今年稍後問市時,所有 HGX 架構的產品就能立即升級。 對於想採用 NVIDIA GPU 雲端平台的雲端服務供應商而言,HGX 是一款理想的參考架構。NVIDIA GPU 雲端平台能針對各種深度學習框架容器進行全面的整合以與最佳化,其中包括 Caffe2、Cognitive Toolkit、MXNet 以及 TensorFlow。 富士康總經理暨鴻佰科技執行長周泰裕表示:「透過與 NVIDIA 的新合作計畫,我們將能更快因應客戶持續成長的需求,其中有許多公司正在經營全球規模首屈一指的資料中心。早期使用 NVIDIA GPU 技術與設計準則將協助我們更快針對客戶日漸攀升的 AI 運算需求推出各種創新產品。 」 英業達中國營運中心主管簡嘉南 (Evan Chien) 表示:「與 NVIDIA 更緊密的合作將幫助我們推動全球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新一波創新。透過雙方的密切合作,我們將能更有效率強化運算密集的 AI 需求,協助企業管理超大規模雲端環境。」 廣達電腦資深副總裁暨雲達總裁楊晴華 (Mike Yang)表示:「擷取 NVIDIA 的 AI 運算專業,將讓我們立即在市場推出顛覆局勢的解決方案,滿足 AI 時代各種新興的運算需求。 」 緯創技術長暨企業產品事業群總經理黃俊東(Donald Hwang)表示:「作為 NVIDIA 長期夥伴,我們期盼深化彼此的合作關係以迎合我們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客戶持續成長的運算需求。我們的客戶渴求更強大的 GPU 運算能力以處理各種類型的 AI 作業負載,這項新結盟將讓我們能更快推出新的解決方案。」 微軟 Azure 硬體基礎設備總經理暨傑出工程師 Kushagra Vaid 表示:「我們持續與鴻佰科技和 NVIDIA 合作開拓業界最新設計標準,進而因應現今 AI 世代持續成長的需求。 HGX-1 AI 加速器已被研發並運用在微軟 Project Olympus 中,透過高頻寬互聯效能,連結高達 32 個 GPU 以達到極致的效能擴展。」
-
微軟亞洲研究院年度盛會Academic Day 2017首度在台舉辦 洪小文、池內克史等專家齊聚分享人工智慧大未來
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年度盛會Academic Day 2017首度在台登場,今年主題聚焦在全球矚目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並邀集全球產、學、研各界專家齊聚一堂,包含微軟全球副總裁暨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日本機器人研究泰斗--MSRA首席研究員池內克史(Katsushi Ikeuchi)、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及各大學教授等,並由來自各國的頂尖研究人員現場演示多達十項AI人工智慧相關應用。 語音和文字辨識已不稀奇,微軟亞洲研究院與台大學生協力開發的人工智慧可辨識多媒體內容、創作出與圖畫主題相符的新詩,微軟開發的AI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冰甚至藉由此技術,創作出人類史上第一本由機器人撰寫的詩集;池內克史也在現場發表運用機器學習與拉班舞譜概念,可根據與人類互動的內容做出相應肢體語言的服務型機器人。這些具備跨時代意義與的研究成果演示,也象徵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應用將邁向新里程。 一年一度的MSRA Academic Day是集合亞洲各地頂尖人才共同交換心得、激盪研發動能的殿堂,也可說是學術研究發展最前端的指標,今年的講題與演示主要聚焦在全球關注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隨著人工智慧領域發展日趨成熟,微軟全球副總裁暨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表示:「未來五年AI人工智慧熱潮仍會持續延燒,許多人擔心機器強大的運算與資料分析能力將取代人類;但觀察問題、並編寫出演算法解決問題的『人』始終才是關鍵。」 洪小文也提到,微軟亞洲研究院相當重視台灣科技人才的創新能力,也在近幾年推廣研究生實習,並展開與台灣各大學的合作研究計畫。素有「科學家溫床」之稱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提供一個自由、開放的研究環境,具前瞻性的各項計畫是為解決「未來的問題」。年輕學子的加入也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團隊注入活水,能跳脫既定框架、以更創新的思維與角度拋出想法,再由院內的研究員團隊輔以技術指導,使這些點子能在未來化為真實、走入人群並接軌業界需求。 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池內克史(Katsushi Ikeuchi)在MSRA Academic Day現場分享及演示目前研究的實體機器人專案(Physical Robot),運用拉班舞譜(Labanotation)概念分解人類動作或舞步、進行機器學習,讓服務型機器人能更精確的模仿出人類的肢體語言。池內克史認為,感測(Sensing)、認知(Cognition)及行動(Action)是人工智慧研究的三大元素,這三大元素研究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業界與學術研究無法單打獨鬥,將兩者相互融合才能創造對人類最大的福祉。而這項可根據對話與互動內容作出相應肢體語言的服務型機器人技術,也將可望實際應用在老年陪伴、心理輔導、迎賓服務與幼兒教育等層面。 池內克史認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應該改稱為增強智慧(augmented intelligence),或是90%AI,因為人工智慧無法像人類一樣處理框架(Frame)以外的任務,所以當碰到例外狀況時,人工智慧仍須仰賴人類的判斷。因此,增強智慧的目的並非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協助人類處理日常的例行工作、減少工作負擔,成為人類的助手。 今年在Academic Day的十項演示中,也包含與各國學術單位共同合作達到的突破性研發成果。包含在圖像識別後用自然語言下標題、根據圖像內容寫出意境相符的一首中文新詩等。 ● 與清大孫民教授合作研發之圖像識別與自然語言標題技術: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傅建龍和梅濤兩位研究員與國立清華大學的孫民教授在圖像標題技術上展開深入合作。透過深度學習讓電腦識別圖像中的物體,並進而用一段自然語言進行描述,實現跨領域的圖像標題--這同時也是電腦視覺領域中一個極具挑戰性的新興課題。 ● 指導台大學生研發之「看圖作詩」AI人工智慧應用:台灣大學徐宏民教授、林守德教授的學生曾先後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在主管研究員宋睿華博士指導下與MSRA的多媒體組合作,讓機器學習辨識圖片內容,並根據其語義創作出一首現代中文詩。 在實際應用層面,微軟開發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冰」便運用了微軟亞洲研究院與台大學生協力開發的「看圖作詩」技術,透過學習1920年代以來519位現代中文詩人高達數萬首的新詩作品,並透過10,000次的訓練,掌握了意象表達、語言使用的能力。小冰所寫的詩句甚至具有自己的「文風」與喜好,不但獲得媒體發表,更出版了人類史上第一本由機器人寫出的詩集。 微軟亞洲研究院對台灣各大學開放的多元機會將為人工智慧、機器人研究與物聯網等領域人才提供一片沃土。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表示:「站在教育工作者角度,對於這樣的機會樂觀其成,微軟亞洲研究院將提供台灣人才一個更宏觀、更前端的視野,不但把傑出人才推向世界、同時也把國際趨勢帶進台灣。」 張懋中也提到,從本屆Academic Day的成果演示中,可發現台灣的AI人工智慧領域菁英輩出。也期待台灣政府能成為科技人才最有力的後盾,在學術研究和產業之間廣加設置中繼站與輔導機構、協助技術商品化,並讓台灣先進研發成果能與國際市場接軌!
-
遠傳電信成功應用於智慧停車場 全台首家700MHz NB-IoT應用展示 智慧電表案例
遠傳電信致力於5G的應用與發展,如今在物聯網方面也取得突破,遠傳於5G實驗室建立NB-IoT網路試點,不但是全台第一家電信業者成功的在700MHz 商用頻段進行測試,更是台灣電信業者中,唯一在NB-IoT環境測試下實際展示應用的電信業者。此次與愛立信聯手展示智慧停車場的應用,以及與工研院合作智慧電表的解決方案,皆是利用最新物聯網技術並結合通訊模組商U-Blox、終端設備商明泰科技及應用廠商等物聯網生態體系,為商用前準備而成功展示出實際應用。 遠傳物聯網主推NB-IoT/CAT-M1等技術,將在今年第三季進行全島NB-IoT網路佈建。NB-IoT是重要的物聯網技術之一,其特性包括架構簡單的通訊模組,可大幅降低物聯網設備的成本,加上低功耗帶來長達數年的電池電力供應,並搭建在行動業者既有的網路覆蓋下,用移動通訊技術可保障資料傳輸的安全性,比現有4G網路提高更多的訊號增益,不但可以覆蓋全台並深入到偏遠地區及地下室,同時可支援更多的設備並接取訊息;可為各種行業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及無比大的商機。 此次成功展示的智慧停車場應用,遠傳電信將無線感知器部署於地下室停車格內,駕駛人只要透過手機App的車位在席導引系統,就可以迅速找到停車位,相較傳統有線偵測系統更有成本低、自由的安裝環境及容易維護等優點;同時展出遠傳與工研院資通所合作的「智慧電表解決方案」,透過NB-IoT網路來傳輸資料,可解決安裝地點通訊不良的問題。此次NB-IoT創新技術成功案例,不但為物聯網的應用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未來更可為企業客戶做更全面的物聯網應用規劃。 遠傳電信執行副總經理饒仲華表示:「遠傳持續5G創新腳步,積極深耕NB-IoT網路技術,架構於NFV (網路功能虛擬化)及網路切片技術的NB-IoT網路,可以提供客戶更彈性的網路支援,使用700MHz低頻有更深入室內之覆蓋能力,更適合多元的物聯網應用。目前已完成NB-IoT實驗網路建置及端到端連結的驗證工作,未來只需將遠傳現行4.5G網路做軟體升級,就可以全網佈建NB-IoT服務,將物聯網實現在各種垂直產業與生活中。實驗網路將結合國內外廠商進行測試,推動國內物聯網產業鏈的合作和生態圈的建立。」 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表示:「配合創新產業政策,工研院正積極攜手產、官、學、研等夥伴,針對智慧能源、工業物聯網、無人機隊等應用研發軟硬整合的整體系統,期能將ICT系統加乘應用服務的價值最大化。遠傳電信的積極導入將可使國內產業,甚至一般民眾都能領先體驗物聯科技所帶來的便利與無限可能,進而帶動我國產業在此波商機佔有一席之地。」 台灣愛立信總經理何可申表示:「隨著物聯網設備的快速增加和新生態體系的出現,運營商將面臨更多打造新業務和收入來源的全新機會。愛立信非常高興經由我們在5G和物聯網發展中的領先解決方案,能夠支持合作夥伴遠傳電信,連接至這個全新生態系統,並全面把握這些新商機。」 遠傳NB-IoT網路技術,首度直接與國內模組廠商戰略合作,掌握終端開發,加速商轉進程,除了應用於智慧停車場之外,更將前進上海MWC實際展出NB-IoT應用,並將已蒐集的數據資訊結合block chain應用開發,同時已與國際共享單車服務業者進行合作,年底前讓消費者體驗全新生活型態;未來還將陸續開發太陽能管理服務、智慧機電管理、智慧大樓相關的產業或生活消費上的應用,為大眾帶來更便利的智慧生活。 遠傳除了積極測試發展NB-IoT服務外,第二屆「遠傳物聯網應用開發大賽」也於昨日起開放報名,召集各方好手及青年學子提出對物聯網的商業化想像。相較於第一屆,今年總獎金提高、也增設通訊獎項鼓勵參賽者實踐NB-IoT應用,大賽並聚焦車聯網、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家庭等應用領域,期望藉此挖掘具潛力的明日之星與合作夥伴,共同引領未來台灣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壯大在地物聯網生態系!
-
SAP Forum 領航產業迎戰數位轉型新浪潮
全球企業管理軟體領導供應商SAP(思愛普)今(23)日舉辦年度盛會SAP Forum Taiwan,邀請SAP物聯網暨數位供應鏈資深副總裁Hans Thalbauer、聯發科技資訊工程本部協理劉錫麟以及漢翔航空創研中心研發長吳天勝等業界領袖參與,共同思辯雲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為產業帶來的數位轉型契機,探討迎戰數位經濟商業模式的變革。 SAP Forum Taiwan是每年科技業重要的年度盛會之一,群聚來自國內外的產業領袖,借鏡全球最新的創新、融合台灣產業的現況和案例探討,加速台灣在金融、製造、科技、零售、服務等產業的數位轉型。台灣位居全球製造產業的重要供應鏈地位,今年SAP更正式在台發表SAP Leonardo解決方案,提供台灣產業完整的物聯網應用方案。 SAP Leonardo以SAP Cloud Platform為基礎核心,整合機器學習、物聯網、大數據、商業分析與區塊鏈各領域的軟體應用,串聯企業營運的人、事物、流程與資產,為客戶提供特定產業、固定價格及時限內的數位轉型,同時也能依客戶需求量身打造所需的解決方案。SAP Leonardo的創新服務組合可即時洞察、預測分析,透過物聯網應用平台優化營運流程、創造新業務模式。且為推展SAP Leonardo,特於紐約、巴黎、印度矽谷班加羅爾及巴西工業重鎮聖利奧波爾杜設置SAP Leonardo中心,提供開發相關應用的支援服務。 SAP全球副總裁、台灣區總經理謝良承表示:「台灣企業亟需進行數位轉型,而數位轉型絕對不是IT專案而是CEO專案,現今雲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為企業人事、流程管理及產業競爭環境帶來全新挑戰。SAP結合全球領先科技與台灣企業的需求,將協助台灣企業運用商業洞察力實現數位化轉型,並在此趨勢下創新商業模式與競爭優勢、締造營運佳績。」 此外,在今年的SAP Forum中,SAP更與全國電子簽署策略合作協議,宣佈全國電子將導入SAP S/4HANA商務套件、搭配零售產業解決方案,期待透過建構迅速到位的資訊系統,即時整合全台300多家門市的資訊及流程,活化組織運作,以全面提升企業營運效率,且協助管理階層以行動裝置即時掌握各店情況,進一步利用銷售大數據分析,精準判斷各種商業決策,以期達到數位轉型,邁向新零售時代。 全國電子發言人林政儒表示:「全國電子創立至今逾40年,零售業生態變遷快速,為了持續提供台灣鄉親更多的足感心服務,全國電子決定開展數位轉型計畫,透過此次導入SAP S/4HANA商務套件,重新打造集團內部流程,調整組織文化,再凝聚讓員工向心力。全國電子在台灣有300家以上的門市,我們期待能夠透過SAP S/4HANA商務套件與其他零售方案,整合門市端、商品及行銷單位、人力資源單位、與其他後勤支援單位,讓全國電子將站在更穩固的競爭基石,迎向新零售時代。」 除了與全國電子的策略合作之外,SAP旗下全球差旅費用管理解決方案Concur今日亦在SAP Forum會場與台灣大車隊簽署策略聯盟協議,台灣大車隊將加入Concur全球生態系、成為台灣首家進入Concur生態體系的交通服務業者。使用Concur的企業客戶未來選用台灣大車隊的服務,將可直接無紙化與系統化報銷交通費用,將有效提升企業差旅支出管理效率,協助企業化繁為簡。 此次SAP Forum中,亦有多項創新應用在台灣展示,包含: • SAP Live Airport 活力航空城:結合線上與線下的大數據,運用物聯網技術,及透過智慧航班流量管理與最佳化,達到預測與警示各種航空資訊、協助機械的自動化維護,打造安心、便利、安全的活力航空城。旅客也能優化自身旅程、結合數位零售帶來更多商機與便利。 • SAP Live Products 活力「智」造:運用SAP S/4HANA 與VR、機器學習、智慧製造等技術,打造活力「智」造應用情境,以 3D 掃瞄儀器量身打造專屬風格的鞋款,也為企業蒐集及預測目前市場上最熱門需求,達成完善庫存管理與產品設計。 而此次SAP Forum結合SAP合作夥伴,分別就高科技、製造、航空、醫療、零售各產業面臨的挑戰,深入探討雲端、物聯網、大數據、金融科技應用實例,期能透過此年度盛會,共同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下,為數位經濟商業模式的創新與變革,再造產業新競爭力與典範。
-
NVIDIA揭開機器人新世代 多項突破性技術讓用戶更輕易打造與訓練智慧機器
NVIDIA (輝達) 今天宣布將為機器人產業揭開新世代,多項突破性技術將大幅簡化打造與訓練智慧機器的過程。 NVIDIA執行長暨創辦人黃仁勳在第八屆GPU技術大會上發表 NVIDIA Isaac™ 機器人模擬器,運用精密的遊戲機與繪圖技術,在實際投入部署前能事先於模擬真實世界的情境中訓練智慧機器。此外,NVIDIA 推出一系列機器人設計參考平台,讓用戶得以透過 NVIDIA Jetson™ 平台更快速地打造機器。 黃仁勳表示:「以AI為基礎的機器人具有無窮潛力並能改善我們的生活,但打造與訓練的過程卻得面臨許多艱難挑戰。NVIDIA 正顛覆機器人產業,運用我們在模擬真實世界所累積的深厚技術,讓用戶更精準、安全且迅速地訓練機器人。 」 在GTC大會上超過 50 家世界各地廠商展出各式功能的機器人,其皆採用NVIDIA Jetson平台,Jetson能在終端設備快速且有效率地處理複雜資料。這些機器人能處理如搜救等危急任務、老人照護以及繁瑣或具危險性的工業自動化操作。 在展開部署前,機器人須事先進行大量的訓練與測試。若要做出實品原型,不僅耗費高額成本且不切實際。因為若要打造完整的環境讓機器人與之互動,並設法想出所有可能遭遇的情況後建立模型,這樣的作法不僅不安全外也極為複雜,更耗費極可觀的時間。 Isaac機器人模擬器能改善上述的作業流程,提供以AI為基礎的軟體平台,讓團隊在高度擬真的虛擬環境中訓練機器人,並將獲得的知識提供給製作實品的部門。 Isaac採用基於 Epic Games 的 Unreal Engine 4 引擎加強版以及NVIDIA 先進模擬器、渲染及深度學習技術。在這種虛擬環境下,開發者能透過深度學習訓練技術設定各種測試情境,只須短短幾分鐘便能完成模擬,若採用傳統方法則得花上數個月。 當滿意模擬過程後,獲得的資訊將迅速傳送到真實世界的機器人。接著開發者能反覆嘗試與調校機器人的測試方法,並在兩種情境間交流情資。由於 Isaac 進行的模擬具高度擬真,因此,不僅速度快,最終成品所須調整幅度也較傳統開發更少。 為協助用戶運用Jetson加速研發先進機器人,NVIDIA的合作夥伴針對無人機、潛水艇、輪型移動機器人以及其他裝置推出開源式參考平台。這些平台提供開發者建構元件,不僅能輕鬆製作原型,對於初學者而言也能縮短開發時間並降低成本。 釋出 Jetson 參考平台的廠商包含豐田汽車 (Toyota) 推出的居家生活輔助機器人、Teal 消費型無人機、 Enroute Lab 工業無人機與無人水面與地面載具以及多所大學院校推出的自動駕駛車等比例模型。 在 GTC 大會上各家廠商採用 Jetson 平台推出各種工業機器人,包含Starship、Marble、Dispatch.AI等公司的送貨機器人、Enroute 與 Aerialtronics 推出研究與搜救無人機、豐田汽車推出居家生活輔助機器人以及 FIRST推動的高中機器人學習計畫。
最多人點閱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Intel Optane Memory & Optane SSD重裝上陣,3D XPoint實現開機加速與提升電腦反應速度!
- 散熱膏也用Liquidmetal》史上最強液態金屬散熱膏,超頻王者酷冷博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 Ultra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上篇)
- Intel網Killer網Realtek網 不同網卡晶片,引爆鍵盤大戰!
- 微軟推出Windows Sandbox 「沙盒」模式,提供隔絕化程式執行環境,以提升系統安全
- USB 4.0規範出爐! 傳輸頻寬達40Gbps! 可「選擇性」相容Thunderbolt 3標準
- Dell推出全新第8代Core行動處理器之旗艦Alienware與主流G系列電競筆電,聯袂多樣新品展出,北京記者會現場直擊
- 低解析度也能照常享有高畫質,NVIDIA Image Scaling畫面效果實測
- 「純日系血統 家電品牌」還在嗎?從「日立家電」被併購成為「HITACHI Arcelik 日立阿奇立克」,「東芝家電」被併購成為「TOSHIBA 美芝家電」,「夏普家電」被併購成為「SHARP 鴻海骨 夏普皮」,「日立冷氣」被併購成為「BOSCH 博世集團 德國品牌」,「混血後 日本家電」還可以稱霸全世界嗎?
- Intel發表UEFI Class 3,將於2020年停止傳統BIOS支援,屆時XP無法使用
- 配備Intel第八代Core處理器的NUC7與NUC8現已可以預購,3月底正式上市!